close

金背鳩-校園育雛記

八月底時,在校園掌葉蘋婆樹上發現了一窩鳥巢,裡面還有母鳥在孵蛋,鳥巢的位置相當接近六樓走廊花台,距離約一米左右,提供了絕佳的觀測與拍攝環境,於是就開始記錄母鳥育雛的過程。



從網路上查到的名稱是「山斑鳩」,在台灣又稱「金背鳩」,是台灣平地常見的鳩鴿科鳥類,體型是家鴿之外最壯碩者,也是台灣常見的留鳥。除了中高海拔外,幾乎遍佈整個台灣,包括城市、丘陵地帶與低海拔山區都可見其蹤跡。以下就是金背鳩的基本資料。


 

科學分類
金背鳩 ,又名山鳩、山斑鳩、金背斑鳩、麒麟斑、麒麟鳩、雉鳩、棕背斑鳩、東方斑鳩、綠斑鳩、山鴿子、花翼、大花鴿、大花斑。




界:動物界 Animalia
門:脊索動物門 Chordata
綱:鳥綱 Aves
目:鴿形目 Columbiformes
科:鳩鴿科 Columbidae
屬:斑鳩屬 Streptopelia
種:山斑鳩 S. orientalis


英名:Oriental Turtle Dove

學名:Streptopelia orientails
別名:山斑鳩
目名:鴿形目 Columbiformes
科名:鳩鴿科 Columbidae
特有種或特有亞種:台灣特有亞種
保育等級:無
生息狀態:普遍留鳥

 

形態特徵
體型中型,全長約30公分,雌、雄鳥羽色特徵大致相似,不容易用肉眼分辨。眼球黑色,眼睛的虹膜為橙色,嘴喙黑色,先端有勾狀。額、頰部與頭頂淡紫色,喉部到腹部淡紫色。頸側有黑白間隔的斜條紋羽色,背部羽毛及三級飛羽的覆羽羽緣呈紅褐色相當醒目,此特徵為辨識金背鳩的一大特徵。



腳趾分佈為前三趾,後一趾,以便於地面上行走覓食。腳紅色,腳趾爪黑色,沒有羽毛。金背鳩的羽毛與鴿子一樣,會產生一種粉狀物,據推測是用來防水與防塵的。此外發達的嗉囊砂囊也是其特徵之一。
 



生活習性
屬於日間活動性的鳥類,終年領域性的鳥種。除了繁殖季會在巢中或巢邊外,平常棲息於低山丘陵、平原和山地闊葉林、混交林、次生林、果園和農田及都市公園或校園內都有其蹤跡。


經常單獨或成小群在地面上活動覓食,食物種類很多,包括植物種子、果實、榖類等,有時候也會啄食一些嫩葉,高大喬木的果實如雀榕與茄苳等。覓食多在林下地上、林緣和農田耕地。為了消化不易分解的榖類食物,會吞食小石子進入砂囊中,幫助磨碎榖類等硬質食物。然而繁殖季期間,為了給幼雛足夠的蛋白質,也會改變食性,改以昆蟲為食,如:鱗翅目幼蟲、甲蟲等昆蟲。

生長繁殖
除了繁殖季外,很少聽見鳴叫聲(咕-咕-咕)。繁殖季節在3到6月之間,有些甚至在冬季繁殖。巢型很簡陋,主要由乾枯的樹枝交錯堆集而成,呈盤狀,結構甚爲鬆散,雄鳥負責提供建材,雌鳥負責蓋房子。較常見的窩巢卵數為2-4顆,卵白色,橢圓形,光滑無斑,大小爲28-37mm×21-27mm,重7-12g。

 

孵蛋期間,公母鳥輪流孵蛋,孵卵期間甚為戀巢,有時人在巢下走動或停留亦不離巢飛走。親鳥輪流孵卵,孵卵期18-19天,剛出殼的雛鳥裸露無羽,身上僅有稀疏幾根黄色毛狀絨羽,眼睛未開,無法自行保溫與進食,須倚賴親鳥提供保暖與食物。




雌雄親鳥共同撫育,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口中取食親鳥從嗉囊中吐出的半消化乳狀食物「鴿乳」,經過18-20天的餵養,幼鳥即可離巢飛翔。








觀察記錄
這次觀察記錄使用數位單眼數機與數位攝影機記錄雛鳥成長過程,以下就從雛鳥破殼到長大學飛約三週的拍攝記錄呈現,你會發現生命的感動與喜悅,希望能激發大家生態保育觀念。

20110830破蛋日
親鳥始終窩在鳥巢中,可以隱約的看見有一顆蛋與一隻剛孵化的黃毛幼鳥。到了下午,突然下起午後雷陣雨,母鳥也恰巧離巢,兩隻小鳥都孵出來了,還被雨林得濕答答的,有一點可憐!
 

金背鳩孵卵中


有一隻已經孵出來了,好像一隻黃毛小鴨。

 

金背鳩雛鳥,剛孵出來的樣子,被雨林得濕答答。


全身光溜溜的,身上有黃色的戎毛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435


20110831破蛋1日
金背鳩親鳥用身體為雛鳥保溫,公母鳥輪流在巢中守護。

 

親鳥腹部可以看見兩之黃色毛茸茸的小金背鳩。

 
一靠近鳥巢,金背鳩就會用銳利的眼神瞪著你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436


20110901破蛋2日

下午又下雨了,親鳥始終守在巢中為雛鳥遮風避雨。
 
從另一個角度拍攝鳥巢

 
雖然身體濕了,但是小鳥沒溼就好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446


20110905破蛋6日
放完週休假期,小鳥大了三倍,而且已經長出新的羽毛,黃色戎毛也逐漸掉落。


黃毛與新羽覆蓋於雛鳥身上


親鳥銳利的眼神


親鳥依舊在旁守護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449


20110906破蛋7日
幼鳥成長速度驚人,一週時間就達母鳥的三分之大,而且羽毛漸豐,但身上仍有初生時黃色戎毛。
 
出生一週的小金背鳩。

 

這裡可看出親鳥與雛鳥的大小比例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451


20110907破蛋8日

第八天,親鳥在旁保護,另一隻親鳥回來時,交班餵食與保護。

親鳥輪流在巢中保護


幼鳥的羽色與母鳥逐漸相似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04


20110908破蛋9日

兩隻幼鳥長得非常迅速,體型已有親鳥的二分之一,羽毛也漸漸發育完成,但身上仍有初生時的黃毛。親鳥不在巢中守護,兩隻親鳥同時到外捕食。

幼鳥特寫


另一隻特寫 


親鳥回巢畫面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30


20110909破蛋10日
終於拍攝到親鳥餵食畫面,親鳥回到築巢的樹上時,不會直接飛到巢中,而是先在旁邊的樹枝上觀察周圍的動靜,等確定安全之後,才回飛到巢中餵食。餵食時,幼鳥會伸進親鳥的嘴中,親鳥會從嗉囊中吐出的半消化乳狀食物「鴿乳」餵食。


兩隻幼鳥爭著與親鳥親嘴。


不要搶!兩個都有分。


似乎都是一起伸到嘴中搶食物,很少排隊吃東西。


吃完後滿足的模樣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31


201109013破蛋14日
出生兩週了,羽毛幾乎長齊,身上的黃色戎毛也逐漸掉光。
 
體型快要和親鳥相同了


在巢中等的親鳥回來餵食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32


201109014破蛋15日
幼鳥會在巢中做一些伸展動作,為學習飛行做準備。

大小幾乎與親鳥相同,遠看還以為是一對金背鳩呢 


展翅練習,準備要學飛了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35


201109015破蛋16日

每天在巢中等待親鳥回來餵食,身上的黃色戎毛幾乎快要掉光了,也代表快要離巢了。此時並不會安靜的待在巢中,而是在巢邊的樹枝上跳躍、展翅、學飛。


嘴邊的初生戎毛快要掉光了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36


201109016破蛋17日
雛鳥在巢邊跳動、展翅、學飛,已逐漸長大。

羽毛漸豐,離巢的日子不遠了。
 

身上的黃毛只剩下幾根,已經完全長大了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37


201109020破蛋21日

這是最後一次在築巢的樹上看見這兩兄弟,此時已經不再巢中活動,而是在樹上跳躍學飛,拿相機拍攝他們時,也不會受到驚嚇,擺各種姿勢讓我拍,或許已經習慣這三週來我對他們的打擾。


兩兄弟長得真壯碩


體型與外觀幾乎與成鳥一模一樣。

更多圖片:http://photo.xuite.net/showhss/5161540


後記:
短短的三個星期,就能見識到生命的變化,從兩顆蛋孵化成光溜溜的雛鳥,經過親鳥三星期的撫育,馬上長得與親鳥一樣。在此過程中,見識到親鳥育雛的畫面,以及特殊的餵食行為,更讓人體會到母愛的偉大。
人類從初生到成人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,藉由這短暫的三星期,就能觀察到鳥類成長的歷程,真令人讚嘆自然的奧妙與動物撫育下一代的用心。看完這些記錄,希望大家更能珍惜與愛護自然界的萬物,並藉由育雛過過程,別忘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。


影音記錄:

金背鳩校園育雛記-Part1


參考文獻
 
1.中文百科在線  http://www.zwbk.org/zh-tw/Lemma_Show/184905.aspx
2.金背鳩 - 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  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715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秀大 的頭像
    秀大

    秀大的部落格

    秀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